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人物特写 > 正文
    购物车
    0

    活了9辈子的贵州人——王志纲

    信息发布者:张平江
    2018-01-25 19:43:51   转载

    作为《黔方人物》的创始人,同时作为智纲智库(王志纲工作室)工作几年的王门弟子,我们的主编在参加完智纲智库在广州举办的《2017·草根大会》后返回贵阳的高铁上,写下此文。

    黔方人物║活了9辈子的贵州人——王志纲

    从智纲智库(王志纲工作室)辞职返乡创业3年了,

    感谢王老师及工作室同事们的不离不弃,多有慰问和照顾,

    每年都会邀请我以内部人的身份参加草根大会和智纲智库的其它活动。

    而我,我也像一个身体离开了心还在的人,

    超强的价值认同感和依恋也使我成为地地道道的“王门布道者”。

    返乡创业的这几年,

    时常有人和我谈论、询问王志纲老师和智纲智库,目的各异。

    兼为“内部人”和“离职者”,

    不仅感觉他们的了解片面,甚至偏颇,

    自己也是一言两语说不清楚。

    我这个名满天下的贵州老乡,

    我从大三就推崇至今的“记者王”,

    那个崇尚“第三种生存”、站着挣钱的知识分子,

    带领智纲智库(王志纲工作室)立潮23年的生活玩家,

    能号召数千老板、官员、媒体人听他论道的民间智库创始人,

    玩转多面人生的智者,

    那些老板背后的老板,

    ......

    是一个怎样的人?怎样的经历?

    不得不承认,王志纲闻名于世,除了曾经的大记者身份以外,

    更多的是与他成为这些房地产开发商的“幕后推手”有关,

    但今天的他,早已不是一个房地产策划人。

    “如果把王志纲还当作是一个房地产开发商策划人,那么只能说明他对王志纲并不了解。”

    他曾把自己比作是“三栖动物”:

    以前当记者是在地上跑,

    创办工作室是下海去游,

    现在则是在天上当预警飞机看情况把方向。

    如今63岁的王志纲,已经活了几辈子了。

    第一个是学者,做了两年的学问;

    第二个是记者,当了十年新华社记者;

    第三个是影视制作人,做了五六个大片子;

    第四个是房地产策划人,操作过无数房地产界的“大案”、“要案”;

    第五个是城市战略推动者;

    第六个是区域和产业整合者;

    第七个是参与国家战略,包括整个中国的沿边开放的高参智囊;

    第八个是成都智纲望蜀书院院长,老板们的导师;

    第九个是生活家……

    贵州人&泥瓦匠

    王志纲1955年8月生于贵州黔西县,

    祖上是黔北甘溪河有名的士绅人家,家大业大,儒风尤炽,

    父亲是黔西一中的王荣江老校长,

    在偏僻的县城里,通过父亲带回家的报纸了解世界。

    11岁时,父亲因文革被打成“臭老九”,

    自己也自然成了大家眼里的“狗崽子”,

    深感读书无用,想通过“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来改造自己,

    跟泥瓦匠当徒弟,相当于现在的“农民工”,一干就是3年。

    1968年国家政策松动,父亲从牛棚出来后,

    13岁的王志纲由回学校读书了,仅仅读了1年,

    受时事和高尔基的影响和启发,

    1971年,第二次去当泥瓦匠。

    在5层楼的脚手架上挑灰浆的王志纲

    被广播里尼克松访华的消息震惊,

    不慎从脚手架上面掉下来,险些丧命。

    黔方人物║活了9辈子的贵州人——王志纲

    重回学业的王志纲,想从文艺这个途径改变命运,

    一手修“文”,一手练“武”。

    “文”就是苦练手风琴,希望当一个文艺兵。

    “武”就是苦练篮球,希望通过这个去当一个体育兵。

    用了三年的时间,把手风琴练到了可以独奏的地步,篮球打到了半专业的水平。

    1978年,当时还是当地的女篮教练王志纲,

    用3个月的时间准备考大学,一边读书,一边训练。

    黔方人物║活了9辈子的贵州人——王志纲

    1976年在贵州黔西老家,王志纲当时在照片旁写下的旁白——生性好思善想,秉性多虑多焦,热衷勤攻苦读,年少饱经风霜。

    黔方人物║活了9辈子的贵州人——王志纲

    上图:王志纲在以父亲名义捐赠的黔西一中“荣江图书馆”前留影纪念

    兰大书生&《资本论》解读者

    1978年,家兄妹四人一起考大学,

    23岁的王志纲本想去北大新闻系,因为新闻系调整到人大,

    后来到了兰州大学读政治经济学。

    在大学时,2年读了7遍《资本论》,常说这是他这辈子最大的收获。

    他一生把马克思只是当成一个尊敬的学者,

    最后把他的书当成学术著作,不是读成宗教。

    大学期间,个子不高,但是跳起来也可以摸到篮框的王志纲,

    在上万的学生中竞选运动员去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

    当时只有10个名额,王志纲幸运地被选中。

    黔方人物║活了9辈子的贵州人——王志纲

    1978年王志纲考入兰大,入选兰大篮球校队

    学者

    1982年,从兰州大学毕业,不想从政、经商、想做学问的王志纲,

    加入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从事经济理论研究工作。

    在甘肃社科院,干一个谁都不愿意干的工作——编杂志,

    一边编杂志,一边写论文。

    三年共发表了15篇论文,5篇是在新华社、光明日报发表,

    产生较大影响的论文为《传统经济模式的理论基础究竟是什么?》,

    被《光明日报》等多家报纸杂志转载并被《新华文摘》收录。

    后来新华社、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纷纷来挖人,

    内蒙古新华社分社社长张选国慧眼识才,“三顾茅庐”,

    因老婆怀上双胞胎多次拒绝。

    在家里洗了半年的尿片,幸得家人理解和支持,

    “士为知己者死、士为知己者用”

    1985年,被打动的王志纲终于加入内蒙古新华社。

    “记者王”

    本准备在内蒙古新华分社工作3年的王志纲只待了1年,

    就被派到北京新华社,

    待了半年后被总社抽出来成立小分队奔赴广东,

    第一次来广东跑了一个多月,回去写了一篇报道,

    这篇报道成为了中央文件,引起了最高领导的重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加评论,

    受当时的广东省领导(叶选平)重视,时任新华社社长穆青亲自调配,

    被广东新华社向北京总社借用,一借就是9年。

    广东新华社的岁月里,王志纲半年在广东,半年在全中国,选题由我来定。

    期间,因采写《中国走势采访录》,被邀请进中南海汇报。

    邓小平第二次南巡时,受命陪伴新华社社长穆青,

    沿邓小平南巡路线同步采访,写下《风帆起珠江》、《珠江三角洲启示录》等新闻作品。

    这9年时间基本上跑遍了整个中国大地,几乎采访了所有省委书记,

    这个是别人可能都没有的阅历。

    当然还有很多著名企业家和学者,这种经历叫“行万里路”,

    读中国,读人,这让其受益无穷。

    如今,王志纲把握中国大势,从宏观到微观,就是从中观突破,

    很多感受就是来自于当年做记者的积累。

    1985年至1994年任新华社记者期间,

    王志纲担任新华社记者长达十年,

    主要担负国家宏观重大经济题材的调研和报道工作,

    深度参与了广东乃至中国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探索的关键过程。

    其中,对东西部关系问题、广东和邻省政策磨擦问题、中央和地方关系问题、诸侯经济等问题,进行过深入的调查研究;

    与此同时,对珠江三角洲模式、温洲模式、胶东模式进行过系统的总结,产生重大影响。

    发表《广州人经受了三次冲击波》、《中国走势采访录》、《珠江三角洲启示录》

    在当新华社记者期间,他先后写下了《广州人经历了三次冲击波》、《中国走势采访录》、《广东和浦东的对话》、《风帆起珠江》、《珠江三角洲启示录》等有重大影响的作品,出版《中国走势》、《商战如战场》等5部专著。

    作为一个记者,王志纲是成功的。

    他写的关于蛇口改革长篇通讯《放眼向洋看世界》

    被袁庚说是“写蛇口的第一篇可以算是进入门槛的文章”。

    邓小平“92南巡”前后,国内政治环境相当紧张,

    他执笔,配合新华社老社长穆青写的通讯《风帆起珠江》被穆青称作是“关键时刻影响新华社命运的关键稿子”。

    那个时代的新华社记者,除了采编任务以外,

    更多地被赋予了对社会宏观形势观察的任务,

    《中国走势采访录》就是这样一个作品。

    他和另外一名同事跑遍全中国五大区域,采访了十个省委书记,

    作品先是以内参的形式发表。

    中央领导办公室来电,请两位记者同志到中南海向领导汇报。

    在中南海,上面直接征询王志纲的意见,问他是否愿意来中办工作。

    在外人看来这是可直达天听的机会,被王志纲婉言谢绝。

    他说自己大学毕业后就想好了不走仕途,

    因为他想追求最大自由,

    而官场是不允许你绝对自由的。

    在90年代初的广州记者圈中,

    流传一句话:“要吃粮,找老王。”

    时任新华社经济记者的王志纲是广东记者圈中的“带头大哥”,

    在上个世纪80年代那样一个对改革开放还存在很大争议的年代里,

    王志纲作为新华社的记者,选择了为改革鼓与呼。

    黔方人物║活了9辈子的贵州人——王志纲

    1987年,在那个年代各地年轻记者们常在新华社招待所9号楼聚首,纵论国事,王志纲经常是主讲

    黔方人物║活了9辈子的贵州人——王志纲

    1992陪新华社老社长穆青采访珠江三角洲,考察珠海西区

    电视人

    从1992年开始,王志纲向新华社总社提出往影视方面尝试发展的申请,

    介入电视领域主持拍摄多部大型电视专题片,

    引导出我国电视片纪实风格的新潮流,

    从《大潮涌珠江》开始跟广东台合作,效果斐然,

    主要作品有:《大潮涌珠江》、《北方的躁动》、《南方的河》等。

    1994年组织制作透视当代老板阶层的14集大型电视专栏节目《老板你好嘢!》,

    成为广东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节目。

    一不小心搞的节目得了“五个一工程奖”,跟他一起玩的人全部升官了。

    时任广州市委宣传部长的朱小丹

    (曾任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现任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在点将拍摄反映广州改革开放15年成就的《南方的河》时,

    说只有王志纲才能行。

    后来,王志纲因新华社停止在影视方面的探步而离开体制。

    有人说他是不务正业,在他看来,

    新华社的舞台已经不能让他尽情舒展自己的才华,

    电视是他宣泄才情的另一个舞台。

    策划人

    1994年下半年,王志纲下海,成为独立策划人。

    在下海之前,他就担纲了号称中国最大烂尾项目——顺德碧桂园的总策划。

    那时的杨国强还远没有今天首富地位之尊,

    身为一个包工头,他垫资修盖了4000座别墅,

    却赶上了国内原材料价格飞涨,开发商让他用卖房子的钱来抵消建筑工程款。

    杨国强找到了王志纲,他的初衷是,希望王以新华社记者的名义写一篇“大文章”。

    用现在新闻界的行话说就是重金聘请记者写“软文”来促销。

    杨国强提出办一所贵族学校来吸引买家。

    王的答复是,办学不是权宜之计,必须要当作系统工程的一部分,作为一种全新生活方式去做。

    杨老板当即拍板:“大策划要有大师傅,王老师,碧桂园请你当总策划。”

    随后王志纲先后提出“房地产不等于钢筋加水泥”、“品牌的背后是文化”、“碧桂园生活方式”等地产新理念,

    同时还辅以新闻、广告等全方面的整合包装,

    他对媒体的把握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碧桂园的楼盘销售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杠杆和支点,

    到如今,“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这句话碧桂园一用就是20多年。

    碧桂园的成功开辟了中国房地产策划的先河,

    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行业,

    对中国整个咨询策划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顺德一战,让“王老师”的名号在地产江湖上打响。

    尽管后来杨国强和王志纲分道扬镳,但是更多的房地产老板开始找上门。

    在王志纲工作室的名单上布满了各个房地产开发商:星河湾、合生创展、珠江地产、奥林匹克花园、宋城集团、龙湖地产、紫薇地产、万达集团……

    1995年创办王志纲工作室,任首席策划。

    作为工作室的灵魂人物,是工作室理论和方法的创建者,主持了诸多成功的案例。

    2001年主持广州星河湾、南国奥林匹克花园的"华南板快"之战在地产界引起轰动,

    成为业界典范,让王志纲工作室的策划界的金字招牌。

    如今,策划上千个成功案例。

    到目前为止,智纲智库(王志纲工作室)已在多个行业、区域完成一千多个成功案例。

    “一年两年成功算是运气,三年五年还成功那是能力,十年二十年还成功那真是传奇!”

    智库创始人&战略思想家&书院院长

    作为智纲智库创始人、战略思想家、智纲望蜀书院院长,

    王老师是一个个扎扎实实的商业思想及内容的提供者。

    1996年介绍王志纲策划经历的《谋事在人——王志纲策划实录》一书推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销量逾百万,并成为行业教材。

    1998年推出的《王志纲工作室策划文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策划旋风》和《行成于思》。既有微观案例剖析,又有宏观走势把握,同时展现了智慧思维的根源。

    1999年底开始创办王志纲工作室网站(www.wzg.net.cn)和中国智网,向社会提供工作室实践和研究成果,探索智力行业网络化模式。

    2000年提出财智时代的论点,推动财与智的相互融合、碰撞、转换。提出"泛地产理论",并通过实践不断充实和完善,已成为指导房地产大盘开发的有力武器。

    2002年3月主持编著《财智文库》丛书——《财智时代——王志纲的观点》、《财智双赢》和《大盘时代——中国泛地产革命》,再次成为畅销书,并成为许多房地产企业和智业从业人员的教材。

    2002年在北京创办和主持“北京财智经济战略研究院”,作为研究院首席战略家将整合专家学者,进行区域经济和城市经营,重点从事城市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与咨询工作以及媒体产业的专题研究和实践探索。

    2010年,智纲智库(王志纲工作室)历经四年精心建设的成都望蜀书院面世,是投资数千万元的现代化书院,在讲学、著述和育人的基础上,已成为面向全国的文化交流平台、人才培训基地和思想传播中心。

    黔方人物║活了9辈子的贵州人——王志纲

    黔方人物║活了9辈子的贵州人——王志纲

    截至2016年,王志纲带领的智纲智库已出版18本著作:

    1996年《谋事在人》,

    1998年《成事在天》、《策划旋风》、《行成于思》,

    2001年《大盘时代》、《财智时代》、《财智双赢》,

    2003年《城市中国》,

    2004年《第三种生存》,

    2006年《找魂》,

    2007年《财智论语》、《丙方的观点》、《城变》,

    2008年《谋生》,

    2010年《重整河山》,

    2012年《推手》,

    2014年《玩出来的产业》,

    2015年《我的命运我做主》、《智库是怎么炼成的——王志纲工作室战略文集》等。

    “金钱只是顺带的结果”,

    王志纲致力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商业思想库,

    并不断向此目标攀登和迈进。

    民间智囊&“首富制造者”&幕后推手&老板背后的老板

    作为中国著名民间智库及战略策划机构,中国本土咨询业的领跑者和领先品牌,

    智纲智库(王志纲工作室)的客户和案例名录上,

    碧桂园、龙湖、星河湾、万达集团、华夏幸福、时代地产、佳兆业......

    百合网、瑞贝卡、思八达......

    安徽、内蒙古、新疆、昆明、成都、西安、遵义、银川、毛里求斯、老挝......

    王健林、吴亚军、杨国强、黄文仔......

    当下的首富,熟悉的身影。

    黔方人物║活了9辈子的贵州人——王志纲

    2008,中国改革开放30年。

    在《南方人物周刊》组织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幕后推手”评选活动中,

    王志纲成为30位入选者之一。

    同时,在该刊组织的2008中国魅力人物评选中,

    王志纲亦被评选为50位入选者之一。

    黔方人物║活了9辈子的贵州人——王志纲

    但王志纲一直在寻找知识分子的“第三种生存方式”,

    既不依附于权贵,也不向金钱谄媚,

    而凭借自己的智力投身市场经济获取报酬,赢得尊严。

    知本家&社会活动家

    作为中国著名策划人,王老师经常应邀到各地、企业、大学进行演讲;

    被多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1998年被推选为贵州省政协委员;

    2000年和2001年应邀担任广东私企商会和广东工商联直属商会首席顾问;

    后来又担任多个商会首席顾问或名誉会长。

    在广东民营企业家商会的一次年会上,

    一位地产大鳄向作为商会首席顾问的王志纲敬酒说:

    “我们的项目都是王志纲工作室做的。”

    王志纲听了马上纠正道:

    “你们的项目都是你们自己做的,项目是鸡蛋,企业是鸡,鸡蛋都是你们孵化的,跟我无关。我们的产品就是老板的脑袋,我们是给老板换芯片的,当一个老板跟我们合作之后,他的脑袋就从386变成了486,变成了奔腾。”

    适逢在广东备受尊敬的老省委书记任仲夷在座,他当即说,

    这是一个知本家的时代,王志纲先生就是货真价实的知本家。

    资深吃货&高尔夫球痴&生活玩家

    做智库让王志纲找到了不依附于官也不依附于商的“第三种生存”法,

    既要拥抱市场经济又能当生活家。

    除了上面的身份标签,他更是资深吃货、高尔夫球痴、生活玩家!

    他的生活状态为“全球出差,全国上班,候鸟式生活”,

    他认为玩票才是最高境界。

    一年打200场球,吃300顿不同的饭,读100本书,读300本以上的杂志,读上千份报纸......

    用他的话说是“123工程”——

    第一、一年要接触100个非常有挑战性的问题。

    第二、一年要坐150次飞机,当然书房也在飞机上,在车里面。

    第三、一年要打200场高尔夫球,基本上打了全中国全世界的球场,通过打球很多创意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通过打球成为中国很有影响的高尔夫球场设计者。

    第四、一年要睡200张不同的床,不喜欢住重复的酒店。

    好酒好菜,高尔夫球场,间或听他高谈阔论,不甚快哉。

    黔方人物║活了9辈子的贵州人——王志纲

    问他为什么这么挑剔?

    他说人生有限,体验无穷,

    一个人要想在有限的生命里面体验无限的生活,

    唯一的办法就是不重复,就是创新,

    包括生活、吃饭、打球都是这样。

    他觉得老板就该“上半辈子要活出个人样来,下半辈子要活出个人味来”。

    他亲自为成都书院所作对联

    “三千年读史,尽是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或是这个生活家最好的表达。

    黔方人物║活了9辈子的贵州人——王志纲

    2010年,美国高尔夫球场,落日挥杆

    外界成功的教育家

    这是外界附庸给他的美誉,

    人生有幸,天赐福人,

    王志纲家有有志向有追求的双胞胎儿子,

    如今作为记者、创业者在各自的领域已获得不错的成绩。

    王老师认为家庭环境当中最真实的还是言传身教,所以,

    两个孩子从小就跟着他行万里路、历万端事、读万卷书,

    同龄人里没有人比他们见识更多。

    他们十八岁前跟着王志纲在全中国旅行,

    见多识广、阅历丰富。

    黔方人物║活了9辈子的贵州人——王志纲

    站着挣钱的知识分子

    无论外界的标签多少,王志纲骨子里

    是一个站着挣钱的知识分子,

    是一个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人生路的勇者,

    是一个把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做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的冲浪者,

    是一个乡音未改的贵州人。

    从当年新华社的名记者,到全国知名房地产策划专家,

    到现在成为从事企业和区域发展战略咨询的民间智库的领军人物,

    不管身份如何变幻,他总是喜欢把自己定义为一个“知识分子”,

    喜欢别人叫他“王老师”。

    总结自己的人生,王志纲经常说:“我这三十年,坚持只唱《国际歌》,不唱《东方红》。”

    ——什么道理?

    ——《东方红》唱的是“他是人民的大救星”,作为个体是没有希望的。《国际歌》唱的是:“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文章写到这里,感慨万千。

    让别人接受你,让别人喜欢你,让别人离不开你!

    什么叫成功?生命、生活、生意,一个都不能少!

    行止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上接天,下接地,中间市场要通气。

    回归常识,抓住本质。

    观全局,抓重点,找突破。

    因时因地因人......

    这些他经常提到的话,还言犹在耳!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